今日央行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新闻稿,内容较第一季度增加了三句话,分别为“经济金融结构开始出现积极变化”、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”及“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”。业内认为,央行暗示包括定向降准、再贷款及坊间流传的抵押补充贷款(PSL)等诸多工具的使用范围和量级都将拓宽。
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新增三句话
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钟正生指出,二季度新闻稿较一季度增加了三句话。一是在分析当前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时,增加了“经济金融结构开始出现积极变化”。这个应该说的是当前“定向版”的总量货币政策正在取得效果。
第二,在分析当前国外经济金融形势时,增加了“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”。他将此解读为美联储加息预期走强,与欧央行不断推出花样翻新的货币宽松形成对照,至于日本“安倍经济学”第三支箭效果存疑,其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。
“我们需要关注的是,发达经济体加总的货币政策走向,这对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可能会有较大影响。”钟正生表示。
第三,在讨论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时,增加了“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”。钟正生认为,这种变化意味着诸如定向降准、再贷款和再贷款的修订版PSL的(关于PSL的定义,详见文章《央行将创设基础货币投放工具PSL 以利调控主动权》)使用范围和量级都在拓宽。
“考虑到5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几近于零,央行未来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压力会更大。但既有这么多定向性和结构性工具可供使用,央行在使用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时就会更谨慎和有空间。”
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
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对当前和下阶段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的描述,正好印证了业内人士对央行正在实施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预判。对于下半年,业内普遍认为央行将继续加大定向宽松力度,更主动、灵活的使用差别化货币政策工具。
就在上周,由第一财经日报、壹财研究和第一财经机构投资者论坛联合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上,众多业内人士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进行了探讨。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徐以升表示,当国际收支趋于平衡,过去以数量型政策工具发挥主导作用的调控框架需要进行转变,变成数量型工具、价格工具和宏观审慎工具共同发挥作用。
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是在长期国际收支“双顺差”、外汇占款增加导致被迫投放基础货币的窘迫情景不再的情况下,央行的主动选择。随着外汇占款低速增长渐为常态,央行在逐渐退出对于外汇市场的常态干预、投放基础货币的途径不但可以有更多选择、而且更加有的放矢。
去年在6月份”钱荒”之际,央行已经尝试推出SLO(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)和SLF(常备借贷便利),有针对性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。而今年以来央行已经采取了定向降准、再贷款等方式,希望将注入的流动性引入政策支持的“三农”、“小微”、棚户区改造等领域。
未来更多定宽工具可期
至于最近也有传闻,央行7月3日向两家国有大行发行1000亿定向央票,期限为3年期,中标利率为4%。由于利率比较低,定向央票被认为是对银行放贷规模过大的一种惩罚。此外央行也在设计新的政策工具PSL(抵押补充贷款工具),以便更主动的掌握流动性的收放。
钟正生在上述论坛上也表示,预计201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在0-300亿美元,全年外汇占款1.5万亿左右,由此基础货币缺口可能会超过1.3万亿以上。央行要考虑长期流动性提供,可以选择再贷款是,但再贷款不良率高企,“有去无回”几成常态,对再贷款的修正和升级就是PSL;PSL以贷款类资产作为合格抵押品,银行根据折价率获得一定数量的基础货币。
今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新闻稿中一句“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”,似乎已经暗示,无论再推出怎样的政策工具都不足为奇,央行有足够的政策空间。由此业内人士对下半年定向宽松的预期也更加强烈。
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即表示,在外汇占款收缩的背景下,货币政策会继续加大定向宽松力度,配合稳增长和适度流动性投放。继再贷款和定向降准后,进一步推出PSL,定向差别降息的可能性在加大